2010年3月7日 星期日
使用者體驗
比方說,會記得每一個頻道的MTS 設定。
最近這些科技新知頻道,不約而同地開始增加雙語播送的節目。也許是為了搶英文學習的人口。(不過怎麼看都像是功利地給小孩英檢用就是。)我想聽原音的大貓日記,所以會把動物星球的聲道切換到 SAP 。令人驚訝的(How sad!)是,它會記得每一個頻道的 MTS 設定,於是我不用每次切回頻道,都按一次MTS鍵,一直重複這種看似愚蠢的動作。這種操作作久了,和教小孩老是教不聽一樣,會令人有深沈的挫折感。而這台電視,就像個貼心的好小孩,知道什麼樣的作法比較合你的意。
比方說,遙控器的紅外線發射口,是向內斜切四十五度。
所以正常人拿起遙控器來按按鈕時,即使需要看文字找到不常用的按鍵位置,直接按下按鈕,發出的死光也能夠打到電視,而不需要特地假裝自己在玩 Wii,一直練習調整棒狀物的角度以瞄準電視上的接收器。更不用提在常用鍵上也有突起點,讓人熟悉了之後,不需要看就可以快速操作。相較起來許多廠牌的遙控器都像是先找出庫存貨,再決定要即上什麼文字功能似的,連按鍵安排都不順手,更不用說其他的。
比方說,光源感應調整亮度。記得這在二十幾年前同廠牌的電視上,就是基本配備了。
相較起來的台廠,大多數還停留在比功能比推出速度的層次。只會在意功能有沒有多過對手,推出速度有沒有快過對手,而沒有真正去,東西在使用者手上的時候,會是怎麼樣的被使用。什麼樣的使用方式,對使用者是最好的。換句話說,廠商為使用者的著想,只到錢掏出荷包為止。
而這個地方的使用者,似乎也還是停留在便宜大碗就好的思維。也許是沒用過好東西,不然很難想像,一台也算是指標性產品,每天都盯著看的電視,為什麼竟然可以忍受那麼難用的使用界面。而這些小細節的缺憾,不只是在科技產品,也出現在許多的日常事物中。
2010年3月4日 星期四
換 nat
週日去買了個 nat, 但直到星期一才換上。
原本的出問題了嗎? 倒也沒有,只是找個藉口想買新東西。這藉口是什麼呢? 沒無線網路可用。
原本 WBR-B11 其實是有無線網路的。只是在刷了 dd-wrt 之後就沒了。當時以為 G54 和 B11 是同一台機器,高興地刷了下去。事後無線網路不能動,以為是哪裡沒設定好。倒也沒太在意,刷 dd-wrt 時的環境已經不一樣,不太用得著無線網路了。
直到後來又想到,又看到別人刷 B11 的經驗,還引了自己之前在 B11 一欄記上的一筆,才想起來。對啊,openwrt 一脈相承一開始就是 802.11G,哪來的 11b 這張卡 driver 可用呢。沒有無線網路只是剛好而已。
這樣一開頭想起來,一直記在心頭上,愈覺得這是個不能接受的缺陷了。找找替代方案,正巧又看到 ralink solution 的賤價兼好用。刷壞了還有緊急模式ROM可以恢復原狀,這下想不玩的藉口都沒了。
於是猶豫了一兩星期,還是去買了回來。想想這距上一次買NAT,也是足足 七八年了。不過除了無線網路之外,規格似乎都沒什麼變。只除了所有 IC 都變成一顆小小 SoC.
沒有真正用過 dlink 的nat, 實際用起來雖然沒有自己亂改的功能來得多,實際用起來倒也夠用了。不知道是不是年紀大懶得玩這些東西的緣故。拜 CPU 較快之福,界面也跑得比較快。至少也沒有某牌爛貨那種每儲存設定就得重開機的方式鳥。
用了幾天,有時感覺網路瀏覽速度慢,但應該是hinet 出國網站慢。NAT實際使用起來倒還沒什麼問題。所以就不急著刷。另一個不刷的原因是,網站上居然沒有隨機這版firmware。標籤上是 v2.01, 網站上擺的偏只有 v2.00。雖然功能應該差異不大,感受就是不好。哪有還得強迫降級的道理。降了之後內建偵測版本也不見得找到新版。於是就這樣擱著。
等哪天真的用 p2p 操爆了它,或是要用什麼特異功能的時候,再來刷吧。
附記:
退下來的 B11 用原廠的 firmware 再把它給刷了回去。基本上 dd-wrt 和 buffalo 使用的 image format 應該都是一樣的,只是 buffalo 加了個檔頭檢查型號和檔案長度,避免刷到有問題的檔案而已。去掉檔頭由 DD-WRT 刷回去之後,就見到了熟悉的 Buffalo 界面。無線網路也重見天日,於是多了一台備用的無線N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