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日 星期一

iCloud 和 itunes wifi sync 對抗的是 Google Accounts

在發表中, Apple 將 iTunes wifi sync 定位在不用連接線的同步傳輸。但是它沒有說明的是,這其實是對於 Google 的 對抗。 

Google 的 Android 系統,和 Google 的其他服務緊密結合。通訊錄不再是放在手機上,只要 Gmail 裡有的聯絡人,都會出現在手機裡。也有界面讓其他的來源進入,所以 Facebook, Whatsapp, Twitter, 都可以在手機上找到。手機本身只能存四個中文字和一組電話號碼的通訊錄,在這麼多年來的技術演進下,已經是個過時的雞肋。

在 Google 手機和後端 server 直接同步的用法面前, itunes 在電腦上佔據灘頭堡,再據以同步所有行動裝置的方式,也顯得過時。 iCloud 正是要補足這一塊,將使用者的資料,直接交由 Apple 來儲存。這樣一來, itunes 是安裝在 mac 或 windows 上,也不再重要了。未來它們都只會退居行動網路的配角,mac 甚至可能只會剩下專業人士使用。大多數的使用者需要上網瀏覽資訊,ios 就可以滿足大部份的需求。

Microsoft 的 Windows 8 平板戰略

Windows 8 的目的

Microsoft 以 Windows 8 整合 Metro UI 的目的其實非常明顯: 利用舊有 Windows 的市佔率為基礎,影響使用者的決定。以舊有 Windows 相容性為考量的使用者,Metro UI 等於是一個「免費」嘗試新界面的機會。即使不用,還是有舊有的 Windows UI 可以使用。以新世代觸控界面為主要考量的使用者,也可以保有使用舊有界面和程式的選項。選擇新界面不需要捨棄舊有的包袱。由此引導使用者在進入平板領域時,偏好選擇 Microsoft。也就是說,利用使用者懶得改變的心態,溫水煮青蛙。

Microsoft 的一貫向下相容作法

以歷史軌跡來看,維持向前相容是Microsoft 一貫的作法。包括相容自家的和競爭者的功能、界面,務求轉移的學習成本最低。例如 MS-DOS 「移植」CP/M ,Windows 包含 Dos Box,Windows NT 照搬 Windows 95 界面,Office 等應用軟體無一例外可以讀取競爭對手的檔案格式(但無法寫出)等。簡言之凡是使用者不願升級、跳槽的相容性問題,Microsoft 都會想辦法解 決。以 Microsoft (或目標競爭對手)的市佔,相容性常常是個不可忽視的考量。

新時代的舊作法陷井

但進入觸控平板時代,這樣的作法能不能取得同樣的效果,卻很難說。首先,觸控並不只是軟體的功能或 UI 的增強,而是本質上的不同。這改變不亞於當初從命令列進入到圖形化指向裝置的跳躍。這需要硬體的配合。而由於硬體在使用者體驗的地位更加重要,純粹軟體的作法相對顯得難以著力。這多半也是 Microsoft 選擇自己下海推出硬體的原因之一。唯有真正體會到硬體微調的難處和微妙在哪,才能真正作出軟硬配合得天衣無縫的解決方案。

其次,由於界面的跳躍,軟體也必須相對應地改變。Desktop Application 和 Metro App 是完全無法互換元件的兩種開發模式。可以說它們只是執行在同一個硬體上。甚至Windows 本身的許多舊有設定,複雜到Microsoft 也無法移植到 Metro UI, 只好強迫一腳把使用者踢回桌面下,繼續使用 Desktop UI 完成想要作的事。

也就是說,相容性出現在使用者不想要的地方,而使用者需要相容的時候,卻因為設計上的取捨或限制,而無能為力。到最後,兩邊都落得吃力不討好,只剩下「只需要帶一個裝置」這樣的優點可以拿出來說嘴。

以 Windows 8 這麼多的未完成形功能,可以預見將來應該還會陸續改進,將未修齊的毛邊修掉。加上蘊釀許久,最近正式公開的,向 Apple 及其他許多 OS 看齊的一年一更新策略,Windows 還需要慢慢進化到成熟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