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28日 星期二

Y! tw blog RSS 訂閱吐不出新東西的真相

一直以來還是偏好 blogger 這樣簡單的界面,台灣一些 BSP 雖然打著無腦使用體驗的旗幟為號召,看起來就是花鳥鳥又雜亂不直覺,所以一直沒有嘗試的打算。可以插進一堆小玩意兒把畫面弄得很花(俏?)大概就是他們最大的賣點了。至於別人要用哪家系統,就是自由了,畢竟人家沒覺得不方便就好。

而當然也是有朋友在 Y! 寫,一般要盯就是用 RSS Aggregator ,有文章就可以馬上知道。但是很奇怪的,這幾個在 Y! 上的 Blog 似乎從來沒更新過,都是偶爾想到自己連上去看看時,才發現有新內容。再回頭看看 Aggregator 裡,還是沒有。這到底是誰的問題?

剛剛火大了,打算找出問題在哪。直接倒出原始碼看,似乎很正常,除了換行是 dos 的 \r\n 以外。好吧這可以接受。突然想到偷懶法,把 URL 丟進 W3C 的 RSS Validator。給照妖鏡一照,馬上現出原形。原來 Y! 的 RSS 寫法有一大堆問題,和標準有太多地方不一樣(雖說 RSS 標準自己也是亂七八糟就是了)。主要是時間的格式沒有遵照 RFC822 的格式加上時區,這樣照規矩來寫的 parser 就無法正確判斷出時間了。



這些寫程式的人,大概是自己下載了個工具程式,就邊寫邊測起來,只要閱讀程式可以過,完全沒管標準是怎麼樣的吧。很不幸地,我用的 Bloglines 和 Google Reader 都吃不下去,新文章時有時無,常常看不到更新後的東西。更好笑的時,連 Y! 自己的 My Yahoo 也不一定認得這些 RSS 的時間,更新時間常常是顯示錯亂的。

不得不讓人懷疑,這其實是 Y! tw 的陰謀,要把所有的作者、讀者通通綁在 myblog 上面。眾所周知要在 Y! 的 blog 上回應,不單要有 Y! 帳號,還得申請一個部落格。是的,你沒看錯,為了要到別人家的店逛逛,自己也要開個店。這在是很不合理的要求。就算為了防止廣告流言,以數字驗證就夠了。要求註冊 Y! 帳號已經是很過份的要求,需要申請部落格更真是不知所云。難怪有人說 Yahoo! 已經落伍了,It is so Web 1.0。

而 Y! 自己又在部落格介面上作了訂閱功能,當然也要在 RSS 上面動點小手腳囉。只是,這年頭台灣的 BSP, 從無名、Webs-TV、到 Y!, 幹嘛都搞這麼多小動作? (*1) 作生意這麼短視近利,作得長久嗎?

*1: 參考 http://blog.xdite.net/

2006年11月27日 星期一

新相機

賣掉電腦還有另一個打算,就是要買個新相機。之前的小 S4 給妹用,原本也是想要換個新的。不過這麼拖著,也幾個月過去了,才覺得好像沒有也沒什麼差別。之前也是常有一陣沒一陣閒置著沒在拍。昨天賣掉了電腦有現金,就想說乾脆還是來買一台玩吧,沒有相機說真的有些時候還是不太方便。

用了數位相機這些年,也有了一些印象。賣電子玩具 Sony 最行,人機界面 Casio 最友善,Pentax 作的相機最小。不過要說到消費級相機的畫質,首選 Canon。雖然他們家的相機都大上人家一點,讓小相機拿起來一點也不小不輕,不過要畫質好一點,還是首選。

小相機小雖小,沒有一些手動功能,用起來還是綁手綁腳的。不信任機器的原因嗎? 可能有一點。不過最主要還是那種可以控制的感覺,能讓人心情好一點吧。對於週遭事物無法控制的無力感,常是憂慮感的來源呢(*1)。所以就算自動排擋的技術已經超過了熱血男兒的換檔速度,他們還是堅持至少要有像電動玩具的自手排/手自排換擋功能。因為這個原因,原本考慮很久的 Canon IXUS 850 IS 出局了。即使它是最新出品,不過我要的功能其實大部份數位相機早就有了。

手動功能和小機身,這年頭幾乎快成了互斥選項。當年用的 XV-3 至少還有光圈先決和全手動僅管他只是定焦 38mm,也拍了不少好照片。最近的小相機好像都不想作,怕增加麻煩似的。找到唯一有留的,是 Sony 的 W 系列。但一來 Sony 這牌子的相機有各式各樣缺點,二來光圈只有兩段,比 XV-3 還慘,真是聊備一格。Canon 手動機就是 S系列 S80 了,不過機身肥大到實在不能算隨身機,新一波改款又沒看到它在列,說不定變成兩年才改款,甚至後續無人了。

所以還是,最後挑了 A710。除了稍大一點外,功能都沒什麼好挑的了。但 Canon 的小相機又作得比別人大且重,再放寬一點就是 A 系列的守備範圍,又便宜。

決定了這一台之後,找價格找店家。看了看網上的報價,決定去億華買。以前億華好像是在士林捷運站旁邊的小店面,常常被人嫌店小,不過這次找地址,發現它已經搬到芝山站旁的大店面。其他網路起家的店面也都類似。是必然的吧。

億華店裡進去的第一眼印象就是,IXUS 賣得真好啊,櫃台裡一大堆滿滿都是。怪不得 Canon 要說數位相機的市場還很大。光買隨身機的人都這麼多了,其他還沒開發到的領域如 A 系列等,還大有可為呢。

本來想說如果價錢差不多,記憶卡和充電器就一起買省得麻煩。不過一問了記憶卡的價錢,1GB SD $900 幾乎是網路上 2GB 的報價了。當機立斷決定不買配件了。老闆(?)聽到臉色微微一沈,不過還是很專業的繼續把東西打包結帳啦。XD 果然少賺的都還是要從配件上賺回來,雖然這些小東西和相機的價錢比起來,差了一個數量級,卻可以把相機已殺到見骨的利潤賺回來一大部份。

隔天到光華去繞繞幾圈,看看各家的報價。拜數位相機普及,記憶卡和充電器幾乎半數以上的店家都有賣。不過價錢還是相差不少。訪過價錢的結論是,要買什麼東西,就到那樣東西最齊的專賣店去買。貨齊量大價格自然就好看。最後是買了 BQ-390 充電器組 $880 和Kingston SD 2GB $999。和網路上個體戶的殺價競爭相去不遠了。所以說,價格也是有拜有保祐,記得先作功課才能買到好價錢。

有一點感覺是,男性和女性的購物快感來源似乎不太一樣。女生的話大部份都是現場殺價兼撒嬌。尤其這種3C 東西對於男老闆特別好用。男生則是會四處比價然後找最便宜的直接買。拉不下臉來殺價?



*1: 這不是我說的,是 Joel 在介紹書單的時候說的。人的心理果然是很奧妙呀。

2006年11月25日 星期六

賣掉了 Pentium 4

終於把這台電腦出清,一年多之後。

它什麼都很好,就是風扇太吵。聽吹風機的聲音辨別 make world 跑完了沒,實在不是很討喜的功能。除此之外其實沒有什麼可以挑剔的。既然連 Intel 都放棄了 Netburst, 也沒有必要留著虐待自己。用到的機會也不多,留給需要的人去用吧。擺著看它價值持續探底不是很愉快。:p

總計打包賣掉了 P4-531, Asus P5GD1 Pro, GF6200TC, POWER+CASE 一個。現在的CASE 和 POWER 都做得滿貼心,要賣掉還有點捨不得,哈。現在這台電腦看能不能繼續撐過下一個五年吧。

2006年11月23日 星期四

Running moinmoin as lighttpd fastcgi server

  1. install lighttpd
  2. install moinmoin
  3. edit lighttpd.conf to enable fastcgi and point it to moinmoin fastcgi server (citehere) and restart lighttpd
  4. create moinmoin instance and configure
    1. copy MOINMOIN/data to WIKI/
    2. copy MOINMOIN/underlay to WIKI/
    3. copy MOINMOIN/htdocs/* to some directory under www directory
    4. copy MOINMOIN/config/wikiconfig.py to WIKI/ and edit it (citehere)
      1. Change wiki name
      2. choose front page name
      3. change 'url_prefix' to the dir chosen in prev step. It has to be something other than that the fastcgi prefix chosen in lighttpd.conf, because lighttpd will otherwise wrongly interpret it as a url to fastcgi contents
    5. copy MOINMOIN/servers/moin.fcg to WIKI/ and edit the path to config in it
  5. start moinmoin fastcgi server by using spawn-fcg supplied by lighttpd (examples)
    1. cd WIKI
    2. /usr/local/bin/spawn-fcgi -f ./moin.fcg -P moin.pid -u www -p 8888
  6. done

2006年11月1日 星期三

blog 與 部落格

blog 是 web log 的變形,顧名思義就是在網路上的日誌。log 就如同航海日誌一樣,通常是連續的記載,以供後來可以當作記錄、分析之用。就本身而言是很乏味的,因為它不是小說,沒有吸引人的故事,不會有曲折的情節。

對於個人 來說,個人的 log 其實就是日記。日記放在網路上,可以說網路日記就是 blog。

相較於原文,被音譯成「部落格」之後,blog 似乎突然多了社交的涵義,多的是親朋好友在部落格上聊天問好打屁尋親,以至於聚會串連。想來也是中外民情不同。

英語系大型 BSP 的首頁通常簡潔得很,登入之後就是自己的管理網頁,偶爾幾個小小的輪播連結在旁邊,才會查覺這其實是個有幾千萬同時在使用的大型網站。中文系則不然,一大夥串連在一起,不僅分主題分排行,還要投票推薦。

從 log 的靜態記事,被字面給部落化,文字和文化對行為的影響,也是饒富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