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9日 星期五

大型基金 洗刷獲利不佳惡名

大型基金 洗刷獲利不佳惡名


■ 編譯 陳家齊

大型共同基金素有獲利能力不佳的惡名,被認為不能和規模較小、較為敏捷的同業競爭。但是仔細分析一下數據,我們會發現事實並非一定如此。
以基金分析業者晨星公司(Morningstar)的數據來看,大部分積極操作型的大型基金在今年和前幾年的表現都超越小型同業。傳統上總認為基金資產增加時,投資效益就更難增進;這個看法擁有一些歷史分析和大型基金效益不彰的例子佐證,不過現在遭到挑戰。

《美國經濟評論》(American Economic Review)去年12月發表一篇文章,分析從1962年到1999年的基金數據,發現「有強力證據證明規模會降低績效」,特別是那些著重操作小資本額股票的基金。今年10月底,富達麥哲倫基金(Fidelity Magellan)和富達成長與收益基金(Fidelity Growth and Income)都傳出高層人士異動,彰顯這兩檔知名的大型共同基金績效不彰。

有些基金操盤手也承認大型基金管理不易。紐伯基金(Neuberger Berman Genesis)共同經理人魏爾女士(Judy Vale)說:「我們是背著一輛凱迪拉克和別人賽跑。」

但是魏爾女士管理的基金表現極佳,一年期收益表現落在同類基金的前4%以內。這檔大型基金的表現並非特例,截至11月29日,操作小資本額股票的前20大基金有16檔高過平均市場水準。

資金擴充,規模變大時,積極操作的基金必須面臨兩難:要把新獲得的大筆現金分散投資,還是繼續加碼已經持有的股票?

兩種作法都有難處。分散投資迫使操盤者執行次佳的選股策略,因為操盤手能想出的策略有限;集中投資則拉高風險,對小資本額類股特別有難處,一旦想獲利了結,由於持股相對過於龐大,股價立刻就應聲下挫。

不過哥倫比亞橡實基金(Columbia Acorn)的操盤者麥凱德有應對方法。他增加操盤決策者,使得選股更為多樣化,因而不必屈就次佳的選股策略。

減少操作,長期持股或許也可以克服規模問題。道奇考克斯股票基金(Dodge & Cox Stock)的操作收益落在前16%,該基金總裁古恩說:「如果我們是交易頻繁的操盤者,不可能有這種成績。」減少交易有助降低交易成本,並減少小資本股票的價格震盪。

哥倫比亞橡實基金平均抱股五年之久,也是減少交易的信徒。哥倫比亞橡實的收益落在前12%之內。魏爾女士也贊同這個策略,她說:「我們總是尋找能長期獲益的投資循環。」

成功的基金持股價值增加,也吸引愈來愈多的投資人,因此規模自然變大。晨星公司認為投資人不要只看基金規模,應該深入研究其持股分配。

麥凱德很高興他們的基金打破傳統觀念,他說:「我看過報告說,規模超過10億美元運作就會遇到困難;可是我們的規模超過10億美元,已經有十年之久。」(取材自紐約時報)

【2005/12/09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